资讯-详情

会议纪要丨“石头剪刀布”之《泥沙俱下》

来源:找钢指数 2023年04月28日 18:21 专栏:大咖论坛
457dfc5999ed44528edcb5b076ae72e0.png
高翔  天津晨畅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64a1471ba5954834a897485fba2ed6fd.png
1、钢厂减产增多,高供给压力是否缓解
减产分两块来看,一是建材(螺线),二是热卷,目前看减产主要是在建材端,昨天公布螺纹周产量从四月六号的301万吨降到了目前的283万吨,从统计数据来看确实有减产,但目前应该还是主要出现在电炉端的比例稍大,电炉目前是平均亏损80的,另外我们看到最近各区域(西北,华中,山东,东北)钢厂都在召开减产协调会。有联合减产的计划及措施,但后续还是要继续观察执行及落地情况,随着成本的下移,减不减,实际减多少,最后还要再看。热卷方面,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减产信息,目前时点成本算下来,民营钢厂可能并不赔钱,可能还有一些利润,国营钢厂只要有边际效益,同样不会大规模的减产,一些大的国营钢厂,要减也是螺线开始,这个从本周的数据也能得到印证,本周的热卷产量较上周还是增加的,整体看来,现在日铁水产量还在243万吨,高炉利用率82%,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还在高位,产量下降幅度不大,随着原料成本的不断下移,如果没有平控措施的出台,供产端减产整体来说还要观察,暂时还不能说是高供给压力得到缓解。
2、钢材淡旺季转换,对需求影响几何
实际上来看,这些年钢市都出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局面,从建材上来讲还存在北方冬季施工条件不足,梅雨和高温季节华东华南施工上可能有点影响,从工业板材方面来讲,现在的谈旺季并不明显(除了春节和汽车家电行业的高温假,时间有限),而且现在黑色期货和产业端高度融合,经常是预期先行,所以淡季的时候因为预期价格已经上去了,真到了旺季,需求不及现实或证伪后价格反而回落或下跌。从需求来讲,今年我感觉就一直就没有显得很强,一是建材这块今年日成交上20万吨以上的时候屈指可数,二是我们板材做得多一些,明显感觉下游的相关行业需求也较往年要差,各行业如集装箱,工程机械,华北制管,钢结构,汽车等,家电(稍好一些)等行业均无太大亮点,除了开年后疫情放开,下游部分订单及需求集中释放、集中采购形成的阶段高潮外,明显感觉需求持续性不够,量也一直放不起来,这块可能从华北日锁价钢厂的订单情况和国营钢厂的后期合同上还会继续反应出来,所以需求这块,“旺季”尚且如此,“淡季”也应该难有改观。
3、铁矿双焦明显回落,钢厂生产利润能否改善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上市钢企的季报来看,除了宝钢一季度盈利18亿以外,其它的如鞍钢、首钢、马钢等其它钢厂一季度均是不同程度亏损。个人感觉在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下,除非最后市场化的去产能,或行业兼并重组完成,否则钢厂利润(行业平均利润)难有大的改善,因为只要钢厂有利润就不会减产,本来就需求不足,产能再过剩,价格就会回落,减产的话原料需求下降进而带动成本降低,就是产业内所说的负反馈,螺旋式下跌,这样的话中长期看钢厂平均利润就会在盈亏边缘不断拉扯(民营盈利,国营亏损,干普碳比例大的钢厂亏钱,品钢结构好,高端材及附加值占比高的盈利),直至行业产能出清,达到新的供求平衡。
4、一季度宏观表现亮眼,后期宏观政策如何看待
 产业面了解的相对多点,宏观就不讲了,看看这两天政冶局会议精神。说下行情方面的预测:中长期没到底,短期或许空间有限。
Alan  南华期货  黑色研究员
1ded78f78b7a48b38a1c8ef768bc5ad9.png
一、今年焦煤的主要矛盾在国外还是国内?
这是一个相对预期一致的问题,那就是在国内焦精煤可挖掘产能逐渐达到上限的背景下,国内今年主焦煤价格走势主要看今年焦煤进口增量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以及下游需求水平。
今年一季度焦煤进口同比增量1049.7万吨,同比增量主要来自于蒙古(911.6万吨)、俄罗斯(378.5万吨)和印尼(67.2万吨),减量主要来自美国(-154.9万吨),澳大利亚(-164.5万吨)。
首先从进口减量来看,澳大利亚的减量主要是2022年4月前有一批前期滞留在港口未通关的场地煤,并不是正常的进出口情况。而美国的减量主要是国内山西煤、蒙古煤与俄罗斯焦煤放量的替代效应,美国蓝湾7号主焦与山西低硫价差为500元/吨以上,性价比较低,加拿大主焦也是类似的情况。
从进口增量来看,蒙古的进口增量在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后就持续处于高位,短期来看1000车是短期顶部,目前主要依靠前期签订的长协在拉运,蒙方想主推边境口岸拍卖定价,但是中方更想维持原有的坑口长协模式,双方短期存在分歧,中方贸易商在观望,但是长期来看依然可以达成一致,毕竟中方钢厂是蒙煤的最主要客户没有之一。
蒙煤今年进口增量大基本已经被盘面行情计价,但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点是中蒙跨境铁路换轨站建设,塔本陶盖勒至嘎顺苏海图铁路年运输能力为3000 万吨,今年2月蒙古国交通运输发展部部长会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领导举行了会议,决定在2个月时间内发布换轨站建设招标公告,同中标方签订合同,加快工作进度。该换轨站建设成功后,蒙煤的境外运输成本将从30多美金下降至8美金,运力增加将带动蒙煤产量将进一步提高,蒙古焦煤产能8000万吨左右,远高于历史产量(2019年5500万吨合计煤炭),TT矿坑口原煤成本大约20美金,计算17%增值税和运输至口岸的运费(8美金铁路+9公里短盘运费)后,甘其毛都口岸原煤自提人民币成本约300块左右,但是现在蒙5原煤甘其毛都口岸价为1280元/吨,可降价的空间较大。
2022年俄罗斯财政赤字3.3万亿卢布,2023年一季度财政赤字2.4万亿卢布,虽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赤字不算严重,但是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动机促使俄罗斯扩大对远东地区的能源出口,俄罗斯焦煤也存在明显的比价优势(K4主焦CFR210美元/吨,伊娜琳肥煤200美元/吨),但是目前来说俄国焦煤进口增量主要受制于远东铁路与海运的运力有限,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煤炭大约80%依靠海陆联运,20%依靠陆运,一个是从库兹涅茨克矿区通往远东港口的方向,从远东的东方港和纳霍德卡港经日本海,朝鲜海峡到中日韩港口。运输线路主要由泛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穆铁路组成,这一方向的平均运距为 5200KM,主要输送煤炭至亚太地区,由于通向远东地区的铁路网密度低于西向线路,运力上限(约9500万吨/年,已经在2018-2019年达到上限),运力限制下预计二季度月均维持250万吨左右的量。
目前市场预期差较大的主要在于澳煤进口增量,目前峰景硬焦煤与山西低硫价差已经接近平水,但是PLV的CFR价格245美金成本已经低于山西低硫,对钢厂的吸引力增强,但是由于中国禁运澳煤后,中国的进口份额被印度、日本、韩国地区瓜分,其中印度需求是影响澳洲焦煤的主要因素,印度2022年焦煤净进口量5700万吨左右,进口依赖度52%,印度焦煤产量峰值在2016-2017年的6100万吨左右,2022年粗钢产量1.24亿吨,预计2023年粗钢产量达到1.33亿吨,焦煤进口需求量6500万吨左右。日本1-3月生铁产量累计同比减量6.44%,韩国生铁量持平,那么主要需要观察印度的需求增量以及澳煤的供应增量。澳大利亚主要的冶金煤生产企业分别是 BHP、Anglo American、South32 和嘉能可,还有一家中资注资企业 Yancoal,其最大股东为中国兖矿能源集团,这五家企业冶金煤产量占澳大利亚炼焦煤总量的约 72%左右。BHP预计增产不超过10%,Anglo American预计增产不超过13%,south32预计增产14%,总体来说,澳煤生产受到天气、劳工短缺和通胀的扰动,增产幅度不算太大,中国需求的增量仍然是可以满足的。总体判断的话,澳洲主焦的价格可能不会出现太深的跌幅。
二、国内焦煤今年需要关注什么?
目前山西煤的降价幅度已经超过了进口煤,盘面交割品已经对标吕梁焦煤,仓单成本约1470左右,2305合约已经提现了这种低价仓单的压力,2309也会持续受到压制,观望等待2305交割结果落地。
今年进口煤增量促使国内煤矿出现让利,不同煤矿的成本差异很大,汾渭数据来看,山西煤矿利润600左右,山东煤矿利润700左右,全国平均700左右,让利依然未结束,暂时看不到煤矿出现明显边际减产,预计二季度煤矿维持4100-4300万吨的月产量,由于下游补库谨慎,买涨不买跌心态导致下游去库上游累库,而动力煤保供政策依然在延续,在动力煤缺口缓解的情况下,跨界保供动力煤的焦煤会出现回流,回流量难以具体测算但是从配煤价格以及焦煤占原煤比例的月度走势可见一般。
三、焦炭需要关注什么?—还是焦煤
焦炭全国产能5.58亿吨,2023年要淘汰4.3米以下焦炉,山西需要淘汰2900万吨左右,但是同时伴随新增产能,全年大概要净增790万吨产能,本质上还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在煤焦钢产业链中的议价权相对较弱,当前全国平均焦化利润157元/吨,山西地区焦化利润210元/吨,内蒙古-79元左右,山西地区化产利润368元/吨,焦炭4月至今已经提降5轮,五一节后预期还有一轮提降,如果第六轮提降落地, 那么焦煤不降价的情况下焦化行业再次陷入行业亏损,目前焦炭盘面基差200左右,也反映了两轮提降的预期,所以焦炭进一步向下的空间依然取决于焦煤的让利,以及钢厂的需求。
钢厂的需求层面,螺纹大样本表需走平,四月旺季不旺,基建方面各省的投资目标看下来与去年接近持平,今年基建可能依然是保持一个不错的增速,房地产土拍市场局部有回暖,房地产到位资金环比也有提高,但是上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正式施行,明确在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的情况下,商品房消费者主张价款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以及其他债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最高法宣布支持烂尾楼退款,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说明但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还是以保交付以及还欠款为主,从销售到拿地的传导是很漫长的过程,需要紧盯土拍市场的情况,天气上5月也将进入南方的梅雨季节,需求预计不会有太好的表现,预计与去年情况差不多,基于Mysteel4月21日调研数据,预计Mysteel统计247家钢厂样本4月铁水产量总量环比上月下降54万吨至7368万吨,累计同比增加1864万吨,增幅7.1%;日均铁水产量环比增加6.1万吨/天至245.6万吨/天,增幅2.6%。具体到区域来看,本月产量减量主要在华中和西南,其余地区增加。5月有21座高炉计划停检修,涉及产能约7.8万吨/天;有9座高炉计划复产,涉及产能约3.2万吨/天。若按照目前统计到的停复产计划生产,不考虑政策性限产,在利润亏损压力下,预计5月钢厂高炉铁水产量238万吨/天左右。
废钢来说,废钢每年的供应增加有共识,只是数量难以精确测算,废钢有供需一体的特点,以需求定供应,当需求不佳走负反馈逻辑的时候,铁水成本与废钢都会下跌,铁废价差难以拉大,废钢替代效应也体现不出来,只有说废钢从供应端出现增量比如加工基地出现集中甩货造成废钢跌幅大于铁水成本跌幅的时候,废钢的替代效应才会显现。
在这种状态下,焦炭预计五月供应持稳,铁水产量逐渐下行,焦炭库消比逐渐上行,焦炭将跟随焦煤成本走低。但是如果不是强制性的粗钢压减落地,经济性减产带来的负反馈强度可能无法与2022下半年相比,原因在于成材库存现实层面偏低,而焦煤与铁矿的让利会让钢厂利润阶段性修复而减产深度有限,需求方面还是关注粗钢平控政策以及对地产基建制造业的跟踪。
总结:焦煤与焦炭均看空,但是盘面跌至现在的阶段,主要看澳煤进口增量可以兑现多少,以及低价仓单的交割情况,钢厂负反馈存在,但是经济性减产的强度不如粗钢压减来的刚性,需求对于盘面的压力其实不用太过悲观。可以考虑反弹做空或者场外期权的虚值卖看涨策略。
邱怡宏   海通期货  黑色组负责人
05c15b1580254414a502b993abce5bfc.png
演讲主题:近期铁矿石行情观点及逻辑
4月份以来,整个黑色产业链在弱现实风险的继续释放下延续回落走势,钢材和铁矿石期货价格基本已降至去年11月中下旬平均水平附近,本轮由煤焦领跌,跌幅超过20%,铁矿石稍有时滞,在4月下旬加速,4月份跌幅16.7%,钢材期货跌幅约11-12%。
铁矿石供应方面,国产矿从年初到现在同比降幅不断收窄,4月下旬数据126家矿企266座矿山铁精粉日均产量同比已经回正,186座矿企363座矿山铁精粉日均产量同比仅差1万吨,产能利用率也超过六成,但是总体仍维持在同期低位运行。
外矿方面,海外矿山已经陆续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产销报告,四大矿山总体产销同比去年都有增长,产量增5.1%,销量增2.7%。其中,力拓表现最好,是唯一一家产销同比都正增长的矿企,产量同比增长10.6%,销量同比增长15.5%并且创历史同期新高;必和必拓则是唯一一家产销同比都负增长的矿企,但是同比差距仅有0.8%,项目仍呈稳步推移之势;FMG和VALE同比均呈产量正增长、发运负增长的表现,其中VALE产销差异最大,主要源于北部PDM港口装货量受限以及供应链再平衡的影响。根据一季度产销报告对二季度四大矿发运进行预估,BHP和FMG完成财年产销目标的压力几乎没有,即使较一季度再减少75和340万吨也可以完成财年目标的下限,FMG完成财年发运上限1.92亿吨的压力也不大,环比仅需增长160万吨即可;预计力拓二季度发运量7500万吨,VALE则需要完成7200万吨左右产量,下限也需完成6700万吨产量,较一季度产量仅有50万吨增量;总体上我们预计二季度四大矿山会有200万吨左右增量,均摊到周也就18-19万吨增量,对应发货总量也就在平均2200万吨水平,相当于往年二季度低位发运水平,所以总体二季度四大矿供应不存在紧缩的预期,只要巴西可以延续季节性回升的发运表现,那么供应增加还是很容易的,供应逐步宽松化是很容易的。而且,外矿尤其是四大矿的供应端是可以讲故事的,例如淡水河谷铁矿石解决方案负责人周四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需求增长略快于供应,预计短期会反弹,供求态势会给价格带来上行风险,或者至少带来稳定性。
高频外矿发运方面,全球铁矿发货量总体波动比较大,4月21日数据较年初增长266万吨,其中主要波动来源于澳洲飓风带来的影响,当前与年初水平持平,基本没有增量,其中,力拓发货较年初增加34.2万吨,BHP和FMG较年初分别减少10.5和50.1万吨;巴西铁矿发货量总体重心有所上移,但是稳定性有所不足,较年初增长130.7万吨,其中淡水河谷发货量基本持平于年初;澳巴以外非主流矿发货量基本呈现稳定的重心上移态势,较年初增长135.7万吨。由此来看,非主流矿发货是今年以来全球铁矿发货的主要增量贡献者。虽然海外形势整体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对非主流矿供应的掣肘出现了较明显的缓和,那么,随着非主流矿供应的平稳恢复,对于整个铁矿供应恢复的路程也将有所助力,所以,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矿供应顺畅回升仍然是几乎确定性事件。但是目前铁矿到港还没有产生明显压力,而且45港铁矿石到港量较年初还有276万吨减量,中期随着发运量的回升到港量重心也会逐步抬升,但是短期3周左右时间内尚看不到明显增量。
从铁矿石的需求面来看,今年钢铁行业的大背景依然是双碳和产能置换,总体增量空间较为有限,而且前期也有不少有关今年粗钢产量平控政策的相关新闻,但是政策基本还是总量上的监控,对于阶段性的监控相对比较灵活,基本还是会以对钢材需求的适配起到阶段性的调节作用,从时间上看,在5月底6月初出正式文件的可能性较大,短期仍是从利润格局压力出发的钢企自发性检修减产的调节为主。从数据上来看,今年行政性限产力度相对不及往年,铁水周产量全年十四连升,最高攀升到246.7万吨,对应年初至今的铁矿石港口平均疏港量在310万吨附近,基本就是同期的绝对上边界水平。
近期多地钢厂进入检修减产状态,本周钢企铁水产量连续第二周回落至243.54万吨,较往年同期最高水平也有10万吨左右差距。但是本周45港日均疏港量为324.16万吨,周环比继续走高,说明虽然铁水产量的确处于见顶回落过程中,但是目前铁水产量的回落尚不足以对原料需求产生明显影响,铁矿石刚需仍然旺盛。从铁矿石现货成交方面来看,近期随铁水产量明显回落的主要是远期现货,贸易商港口现货成交基本呈现同期偏低水平企稳表现,基于其对港口疏港情况的领先关系,后期疏港量维持高位的难度可能会逐步显现。
对于铁矿需求,还需要关注的就是钢企的利润。本周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数据是,247家钢企盈利率从42.42%大幅下降至26.41%,与往年同期差距再次迅速拉开,而且本周高炉利润也有所追赶回落,钢企盈利情况的恶化加剧了铁矿需求见顶的预期,本身钢材终端需求不佳的情况下将使得钢企对于通过原料成本下移让利的需求有所提高,进而也加速了倒逼产业链减产负反馈路径的兑现,所以铁矿需求端总体面临双重维度需求走弱的加持预期,由此一定程度上也对五一假期补库的力度有所影响。所以目前来看,减产负反馈对成本下移的影响还没有结束,仍处于进行时。
所以,当前铁矿石基本属于原料端基本面矛盾相对不深的品种,现实供应增量有限,刚需仍存,港口库存1.29亿吨,整体仍处于降库的过程中,铁矿到港疏港增速差尚未给出持续走强的条件。后期,供应恢复预期明确,需求面临减产兑现的压制,但成本让利后对于继续减产的步伐也会产生一定阻碍,减产难以形成大规模行为,所以需求走弱的空间也较为有限。向上维度看,接下来整个钢材市场的需求端将处于向梅雨淡季过渡的阶段,虽然当前弱现实风险仍较大,但需求淡季的期待值也会相应有所降低,经过近一个多月价格的深度回调,市场情绪也有所降温,如果配合国内铁水产量见顶后的持续回落,可能会对供需矛盾可能带来的阶段性缓和,钢价有望止跌进入整理修复阶段,目前看短期铁矿还是存在减产兑现期的下跌风险,对于钢材也会有筑底的压力。
杨雅心   美尔雅期货    黑色分析师
bc635c696eb743a4a393bd4f8cfe0216.png
减产启动难改黑色弱势
1、钢厂减产增多,高供给压力是否缓解
在需求端偏弱势已成为明牌的情况下,市场交易的分歧点集中在供给的调节过程以及政策面的新动向上。从目前情况看,政策主导的主动限产暂时明确为以粗钢平控为标准,粗钢计划压减量仅为1500万吨左右,而且要到下半年才会实际落地,现阶段钢厂主要是在亏损压力加大下的被动减产为主,电炉企业,西北、西南、中部地区等非主流区域钢厂率先开始加大检修减产的力度,主流地区钢厂目前以调整产品结构和投放量为主,生产稳定性暂未受到大的影响,特别在成本端大幅下行后,钢厂减产的意愿又有所放缓,因此我们认为第一阶段铁水产量会先降至240万吨以下,但这种幅度的供给减量很难实质性的扭转当前钢材供需压力偏大的局面。
2、钢材淡旺季转换,对需求影响几何
我们认为此轮杀跌的直接诱因是3月份宏观数据边际弱化,以及地产前端数据继续不及预期加重了市场的担忧。一方面新开工持续负增,边际降幅再度扩大,房企对新开项目全面收缩的态度,一方面在建项目加快变现交付,地产存量施工的快速消耗在年中也看不到扭转的迹象,这也奠定了地产需求仍然是二、三季度建材类需求主要的拖累项,中期看螺纹成交和出货还将保持底部运行状态。
      卷板下游的制造业情况也表现得差强人意。虽然从数据上看,消费带动的制造业回暖最为有力,但目前消费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已比较有限,而随着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稳定性修复,供应的稳定性明显大于需求的稳定性,隐性库存的压力可能再次加大。通过对下游的调研可以看到,行业间的分化较为严重,大量低附加值的中游加工型企业经过2、3月的一轮下游补库之后,4月又回复到缺订单、缺资金的状态,并且资金紧张已成为限制需求释放的主要因素,因此制造业的堵点在于下半年资金链能否改善,在现阶段资金问题没有解决,卷板需求已处于瓶颈状态。
3、铁矿双焦明显回落,钢厂生产利润能否改善
      原料端今年的突出特点是由焦煤端的崩塌、煤焦产业链的持续让利为主导,铁矿相比之下基本面更为健康,是最后补跌的品种,所以在成本端让利的早期主要是煤焦贡献,成本下移力度有限,四月中旬 是钢厂利润恶化最为明显的阶段,一直到真正把铁矿打下来,成本端才出现明显下移。以以往的经验判断,钢厂在利润承压状态下出现集中性的大幅减产需要钢厂成本和需求端矛盾的持续累积、激化,目前还仅仅处于减产负反馈的初期,并且今年由于成本端的持续让利,一定程度缓解了钢厂的压力,也相对会抑制减产的力度,供给下滑速度不会那么快,而且240万吨附近的铁水也很难缓解当下的供需压力,所以我们认为中期看钢厂利润仍然是承压的状态,如果跟去年年中的负反馈行情对比,去年煤炭坚挺状态下螺纹下探低点在3700以下,今年煤炭端下跌让利幅度如此之大,也将继续拉低此轮钢材下跌的下限。
4、一季度宏观表现亮眼,后期宏观政策如何看待
我们认为年中政策面缺乏炒作空间,以今年财政赤字率3%的规模和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来看,下半年随着财政资金进一步向下传导,资金紧张状况有一定改善空间,但消费端回归疫情前水平后,进一步拉动消费的政策都面临政策效果衰减的压力,但内需韧性不足和投资动力不足仍然将制约实体产业的进一步改善,因此年中在远月合约上重新炒作下半年强预期的空间也不充分,海外美国5月加息落地后,对于海外加速衰退的担忧还会进一步加重,对资金情绪也有明显抑制,所以宏观情绪和资金情绪都很难有效的向上炒作。
刘慧峰  东海期货  黑色金属首席研究员 
eca7ec7b78c04428b147c9203aeee3a1.png
演讲主题:宏观角度看黑色
本轮黑色系的下跌始于3月月中,到现在大概持续了7周左右的时间。如果细分这轮下跌话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概是3月中到4月中,这一阶段黑色系比较弱,但是我们看海外的原油、铜等商品其实表现还可以。第二阶段则表现为所有板块商品的同步下跌。这说明第一阶段的下跌更多是基于黑色本身的基本面因素,而第二个阶段则更多是因为宏观因素,或者说市场对于海外经济衰退的担忧。
对于后面板块的走势,我们认为,二季度整个负反馈还未结束,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跌空间,而下半年则还会一波阶段性的上涨行情,高度有可能会超过3月月中高点,不过在往上的话就要谨慎一些了。
之所以说目前价格还有下跌空间,一是因为基本面的利空因素都还在;二是,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的基调是推动现有政策落地,新的增量政策并不多。三是,市场依然担忧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风险,且这两天有恰逢美联储议息会议,而昨天核心PCE数据又是超预期的,那这个时侯会不会再有一些利空出现?
说下半年可能还有一波上涨行情主要基于以下的逻辑:
一个是经济增长预期整体是向好的,按照世行,OECD等一些组织的预测,今年经济增速大概率超过5%。现在一季度经济增速是4.5%,而且官方也称二季度经济增速会比一季度明年加快,全年呈现稳步回升。按照GDP和钢材消费的关系来看的,今年钢材消费还是有望实现正增长的,且后面几个季度会呈现环比改善。
二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回升。其实从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已经够大了,M2增速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一直在10%以上。所以目前市场流动性面临的不是总量问题,而是信用传导不畅,社融和M2的增速差前两年一直是在往下走。但近期随着政策效应的显现,信用状况开始有所改善,社融和M2差有见底回升的趋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贡献了社融大部分的增量。融资需求的增长表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有所改善,可能也会提振后期的钢材需求
三我们看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房地产市场,这个可能是决定后期钢材需求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还是呈现新开工弱,竣工强的格局,整个预期还是比较差的。但是有几个点大家关注一下,3月商品房的待售面积出现了758万平米的环比降幅,经过新开工面积连续两年负增长之后,地产库存3月份会不会是一个向下的拐点。另外,今年开年以来,房企拿地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土地的溢价率也再持续走高,如果这个趋势持续的话,可能表明房企会开始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加上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也在好转。所以下半年还是可能看到地产投资单月的转正以及新开工面积的边际改善的。
另外,我们总结了历史上5轮稳增长政策的时滞,发现政策转向到基建投资一般2-3个月,到房地产投资大概4-15个月左右。这就衍生出来两个特点:一是因为基建投资增速企稳的时点与政策拐点的时滞比较短,所以每轮稳增长政策过程中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基建对冲房地产的格局。这些时段内螺纹钢价格表现一般是比较弱的。一般要等到地产投资增速企稳之后,螺纹钢价格才会出现趋势性上涨。二是,在政策转向和加码阶段,现实的基本面都是比较弱的,但是市场的预期会有所好转。所以这个时候期货一般会呈现预期先行的特点,率先反弹。不过,在预期先行一段时间后,一旦现实需求不能马上兑现的话,那期货的价格就会出现明显的回调,直到政策落地,现实需求企稳,才会重回上涨。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下一轮行情如果在启动的话,和上一轮会有所不同,预计主要靠现实需求的拉动,所以未来几个月还是要密切关注需求的变化情况。至于目前钢厂减产范围的扩大,可能会使钢厂利润有阶段性扩张,绝对价格的话最多只会起到托底作用,而且如果需求偏弱情况下的减产,还可能会行者负反馈,即原料和钢价同步下跌,钢厂利润扩。目前市场走的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下半年的风险主要还是集中在海外这端,主要是美联储加息的进程以及海外经济可能得衰退。3月份之后市场交易了一波降息的预期,但是从近期出来的经济数据看,可能过于乐观了,3月份虽然CPI在往下,但是核心CPI增速加快了0.1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的通胀还是比较严重。包括非农就业,核心PCE这些数据表现也都不错。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加息可能不会停止,或者说至少不会很快的进行降息,这次的议息会议个人认为也很难听到偏鸽派的表达。
至于说到经济衰退的话,其实按美国官方的话他可能不是看GDP,而是看个人消费支出,收入,就业,从业生产等,这些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还都比较强的,所以暂时来说不需要过去担忧衰退的风险,而且前面也说了,这段时间市场对于经济衰退也进行了一定的定价。但是,如果说美联储的紧缩政策、高利率一直持续的话,下半年衰退的风险还是存在的。这个会对中国的外部需求环境形成冲击,进而影响黑色板块走势。
同时,还要考虑中美经济周期不共振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3季度的上涨更多的是一个波段性的上涨,而非趋势性的。
梅肯 找钢网 行业大数据研究院 院长
4385d5bcd75f46f3ad5ab7a1832af175.png
核心观点:
供需双旺阶段,铁水增速过快,外部环境只能说有恶化预期,雨季增多,成交放缓,产业矛盾比预期来的要早要大,成本端供应偏松,成本坍塌。
【石头剪刀布 输了不要哭】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规避风险第一,增厚利润第二。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策略是大家的,交易是自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愿大家都能: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时。
【石头剪刀布】节目,若遇峰会直播,会自动提前至前一天(周四)下午3:30。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faad50218f6341b3a89fc2f6dee07620.png
资讯编辑: 思域
资讯监督/投诉:福克斯   021-60100399-681